當前位置:首頁>信息交流>技術交流
技術交流巖金找礦工作通常應用的找礦方法有地質學找礦法,地球化學找礦法(簡稱化探法),地球物理找礦法(簡稱物探法),探礦工程法以及就礦找礦法等。當前的找礦工作通常是各種找礦方法的綜合運用。為了適應鄉鎮企業找礦的需要和可能,本節將重點介紹部分簡便實用的找礦方法。探礦工程法將結合巖金礦床的評價一節中敘述。
一、露頭標志找礦
露頭標志找礦是通過尋找、追索和研究工作區內有關的露頭、含礦轉石及舊采礦遺跡等找礦標志以達到找礦的目的。它適用于基巖出露良好的找礦遠景區(如礦山或礦區外圍)。
(一)路頭標志找礦的方法和要求
1.收集工作區范圍的地形圖或簡測地形圖,常用比例尺為1:10 000(亦可由1 :50 000地形圖放大),作為野外用圖。
2.找礦工作采用路線穿越法(剖面法),觀察路線應大致垂直區域構造線方向,路線的間距原則上以兩相鄰剖面線的地質情況能對比為度,觀察路線應盡可能沿基巖出露良好的山脊及溝谷布設。
3.路線穿越過程中所遇到的巖石或礦石露頭要用地質錘敲打,仔細觀察。注意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沿溝谷找礦時可能出現的含礦轉石。
4、要依靠和發動當地群眾報礦、找礦。
(二)遇到找礦標志應做的工作
1.對露標志頭
(1)用“碗金法”檢測其含金性?!巴虢鸱ā笔俏覈糯鷦趧尤嗣駝撛斓囊欢吭嚱鸱椒?,簡便易行。主要工具為一把錘和一個直徑約12-15c m的粗瓷碗,最好先磨去碗里面那層光滑的釉,要求沒有滑感。具體操作如下:采取露頭上可能含金的巖(礦)石或鐵帽樣品(約半個拳頭大小),在平整的大石塊上砸碎并用手錘碾磨成粉末狀石把磨好的樣品粉末掃入碗內,在水中攪拌,漂洗去泥沙砂質細粉,反復淘洗數次,直至碗內只剩下少量暗灰色重砂后,轉搖動瓷碗,使金聚集在重砂的中心(注意,這時在碗里只留下能浸滿重砂粉的水量)。然后,雙手緊捧兩廁碗邊,象簸箕那樣搖動。由于水的重力分選。金粒向碗的上方集中,如果含金,就能在上方尖端看到,若金粒過細,可借助放大鏡觀察。
(2)采集露頭樣品送實驗室作化學分析或光譜分析。對低含金的或微細粒產出的含金地質體,用“碗金法,很難檢測出明金。鐵帽露頭也由于金及其他金屬礦物可能幾乎完全從一些原地鐵帽里淋失,而不能從鐵帽中淘洗出金礦物。因此,需采取必要的樣品,送作化學分析或光譜分析。采樣前要對出露的含礦露頭沿含礦地質體的走向,向兩側追索、觀察,了解其出露的規模、產狀。由于金礦化的不均勻性,為獲得較可靠的金礦化信鼻,采樣要求沿著含礦帶厚度的方向,按上、中、下部位分別采取(可用打塊法),每件樣品重量約500-1 000g。沿食礦帶走向,視出露情渾具40-80m間距采3一5排樣。
對氧化露頭(如鐵帽),除按上述要求采樣外,應借助探槽或淺井工程揭穿氧化帶至原生帶。采集氧化帶不同深度的樣品及原生帶樣品送化驗分析,了解其含金性及金與有關元素的富集規律。
近年來,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推出“WJ一型便攜式野外快速測金箱,”可現場定性一定量測定各種巖石的含金情況,捕捉含金目標,配合樣品灼燒、標準計量、標準色階,可進行快速定量分析,其品位測定下限至少為0.5g/t,能在半小時測出巖石礦物的含金品位。適用于野外地質找礦、礦山生產探礦及礦石品位的測定。
(3)將露頭標志和出露范圍,根據地形、地物(可用羅盤交匯定點),用彩色鉛筆標注在地形圖上,并注明觀察點編號。
(4)作文字描述,記錄產狀要素。所采樣品應統一編號,注明采樣位置。
(5)對規模較大的含礦脈帶,按其走向產狀,推測可能延伸到相鄰剖面的大致地段。
以引起下步找礦的重視和實地連接相應含礦脈帶的地表界線。
2.對舊采礦遺跡
(1)追找,調查舊采老酮、廢礦堆等分布、形狀、規模及數量。查明所開采的對象及其產狀和大致規模。
(2)對舊采老銅和廢礦堆,按要求分別采樣淘洗和采取化學分析樣品。
(3)在老銅調查、采樣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如掉塊、崩塌和暗碉等。同時要了解碉為積水深度和涌水情況。
(4)文字描述、記錄、標注及編號等按前述要求進行。
3.時含礦轉石
找礦中遇到的含礦轉石,往往預示周圍可能存在含礦地質體,應仔細觀察轉石的類型和所含的金屬礦物。根據周圍地質地貌條件,判斷轉石可能的來源方向,進行追索.發現含礦露頭后即按前述要求工作。
二、覆蓋區找礦
在基巖出露條件差,植被土壤覆蓋厚的有望找礦區(諸如殘一坡積砂礦產區、砂金礦床可能的源區及已知金礦區外圍等)找礦時,運用露頭標志找礦已不能奏效。為了縮小找礦范圍,直接尋找原生金礦,根據地形條件和找礦需要,可選用殘一坡積重砂法或土鑲測量法。現將這兩種找礦方法的野外工作和要求作一簡單介紹。
(一)殘一坡積重砂法
殘一坡積重砂法,對找金來說是一種成本低、速度快、效果佳的簡便方法,它是根據殘坡積層中金礦物及重砂礦物形成的機械分散暈(流),再進一步尋找原生金礦。殘一坡積層中重砂的富集,主要受地形的影響,坡積重砂一般選擇在干谷谷底、谷口或洼地, 山凹的坡積層中布設樣點,而殘積重砂通常選擇在凹凸不平的基巖表面上取樣。殘—坡積重砂取樣多用網格法。通常果用的測網密度。
殘—坡權重砂采樣深度一般自腐殖層向下20—50c m,樣品重最約20kg野外用淘洗盤淘洗至灰色重砂(灰砂重量應不少于15g)裝入有編號的小白布袋并晾干。最后將灰砂樣品統一整理登記,填寫送樣單,送實驗室精溝,鑒定。
(二)土壤測量法表
土壤測量法又稱土壤金屬量測量,是通過發現殘坡積土壤中的金屬量異常(或次生暈)來尋找原生金礦床。土壤測量要求測線應垂直區域構造線方向,取樣間距視不同比例尺而定,至今仍沒有統一標準。通常采用的各種比例尺土壤測量網度。上壤測量的取樣對象為土壤層和殘坡積層。在開展工作前最好作取樣深度試驗,選取效果最適宜的深度取樣。若不進行取樣試驗,通常要穿過上層(腐殖層),在中間層(淋積)中取樣。取樣深度約2 0-30 c m,重量不少于200g.野外樣品加工粒度一般采用用60目或小于60目,要用尼龍篩過樣。加工后樣品 重量應大于30g,樣品送化驗室分析。
土壤測量的送樣分析項目.應考慮所在工作區和可能出現的礦床類型而定。但Au和Ag是最佳的指示元素.具有普遍意義。一般土壤中Au含量超過。0.01pp m、Ag含量超過0.7ppm就稱為異常區,有可能找到金礦床。此外,根據國內外許多地區找礦經驗,最佳指示元素除Au、Ag外,主要有As、Sb、Bi、CU、Pb_Zri等,而Co. Ni. Mo及Hg等元素在某些地區有效。
在覆蓋區應用上述方法找礦,對發現和圈定的異常,應根據異常的規模,形態和展布特點,判斷原生金礦可能賦存的大體位置。然后布設探槽、淺井揭露驗證,以發現和圈定原生金礦體,查明其分布特征。
三、就礦找礦
(一)在金礦山(或金礦區)外圍找礦
已知金礦山(礦區)研究程度較高,積累了許多地質資料,對金礦床產出特征,金的富集規律和找礦標志均具有較客觀的理性和感性認識??梢赃\用類比法開展在礦山及其外圍找礦。如河南小秦嶺地區,含金石英脈廣泛分布,通過開展礦山外圍的找脈、查脈深入評價,金礦床不斷發現。要提及的是,礦床評價期間,由于地質工作程度所限,往往在某一評價礦區,不可能對所有含礦脈帶都達到詳細評價。尤其是一些被認為規模不大的小礦脈,也只能做到初步了解。因而,對一些金品位變化極不均勻,礦化連續性差的礦脈,稀琉的地表探槽很難圈定工業礦體,無疑會存在漏礦現象。一些規模小的含金脈帶,有的常常含金很富,構成小而富的金礦床,特別適宜地方小金礦開采,應引起找礦的重視。在長期開采的金礦少,也不能忽視進一步在礦區外圍和深部開展找礦。在己知礦山(區)及其外圍找礦,要注意擴大找礦視域,尋找不簡類型的金礦.一旦發現金礦化顯示地段,要敢于進行地表揭露,系統來樣分析,搞清金礦化的變化特點,以期發現新的金礦床。
(二)在古采礦遺跡地區找礦
古采礦遺跡是重要的找擴標志,通過進一步工作,常能取得很好的找礦效果。
(三)在有色金屬礦山及外圍尋找伴生金礦和獨立金礦
金常與銅、鉛鋅及砷、銻、汞等金屬礦床伴生,并作為副產品回收。國內外許多有色金屬礦山,有伴生金產出并作為副產品回收,有的伴生金儲量達到大型規模。許多有色金屬礦山,還發現具獨立工業意義的金礦或紛合性的金一多金屬礦床。例如,湘西沃溪,原來開采銻礦,現已成為綜合性的金一銻一鎢礦山,贛西北洋雞山多金屬礦山,發現金具獨立開采價值頂作為金礦開采。金與汞礦床在空間上常顯示有規律的分布,或者金、汞共存于同一礦床內,汞礦化賦存于較高部位,或者迭加在金礦化之上。因此,通過檢查目前正在開采或停采的有色金屬礦山以及開展外圍找礦,往往可以發現具獨立工業意義的金礦或綜合性的金一汞、金一銻和金一多金屬礦床。
(四)在砂金產出地區找礦
對河床、階地等沖積型砂金礦區,必須研究金與其共生的重砂礦物組合。不同成因類型的巖金礦床,形成砂金一時常具有不同的重砂礦物組合。例如,常見的石英脈型金礦,重砂礦物組合以自然金和含金的金屬硫化物為主;與火山巖中有關的金銀礦床,其重砂礦物組合常出現銀金礦、自然金、輝銀礦、辰砂及輝銻礦等,與基性一超基性巖有關的金礦床,常與磁鐵礦、鈦鐵礦、鉻鐵礦以及鉑族元素礦物共存。因而,通過砂金礦的共生重砂礦物組合以及粒度、晶形等分析,可大致判斷原生金礦的類型和搬運距離。結合周圍地貌特征和成礦地質條件,選定找礦方向,追根溯源,以期發現原生金礦。
在殘一坡積砂金產出區,尋找巖金礦床更有希望,因其距離源區不會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