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五月的昆明,天空湛藍,滿山吐翠。
站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東邊的上石將軍山頂,放眼望去,五顏六色的花草樹木鋪滿了山坡,其中不乏紅豆杉、羅漢松等一些名貴樹種。微風吹來,松濤陣陣,香氣四溢。
如若不是與尚未治理的廢棄礦坑相連,很難想象這美好的一切,竟然是在大板橋石灰巖礦已經廢棄的礦坑上建設起來的。
治理后的廢棄礦坑已郁郁蔥蔥,絲毫看不出原來礦坑的痕跡
“昔日礦山廢棄地,今日經濟增長點。”當聽到這128.17公頃的礦山廢棄地完全由民營企業自己投資恢復治理,且正通過有計劃的“間伐”移植部分樹種已實現了良性循環后,曾擔任原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近10年、力推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產業化的關鳳峻,像發現了新大陸般興奮起來,“大板橋石灰巖礦的做法,實現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地質災害隱患消除、土地復墾利用與新的產業經濟形成的互促共進,完全符合‘政府主導、政策支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環境治理新模式,值得在全國推廣?!?
滿目瘡痍隱患多
大板橋石灰巖礦山西側約1.5千米處為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礦區面積1.8049平方千米,生產規模88萬噸/年。礦山于1982年動工建設,1984年試生產,1986年投產,為水泥廠石灰石原料供運礦山。2016年,該礦山由云南華新東駿水泥有限公司全資收購。
由于礦山開采歷史久遠,采用的又是開膛破肚式的露天開采方式,大板橋石灰巖礦已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裸露的礦坑,猶如一塊巨大的瘡疤,與美麗的春城和新建的長水國際機場格格不入。
站在礦山附近的上石將軍山頂,遠眺還未來得及恢復治理的礦區,偌大的深坑,陡峭的邊坡,堆放的廢渣,令人慘不忍睹。
更讓人擔憂的是,礦山由于長期持續開采,還誘發了許多地質災害隱患,嚴重威脅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008年,該礦山開采邊坡出現了一次較大規模滑坡,引起當地政府與華新東駿水泥有限公司的高度重視。
華新東駿水泥有限公司經多方調研,專門引進了在土石方及排危綠化工作方面富有經驗的云南鋼力建筑有限公司,對滑坡體進行削坡治理。但由于削坡坡度不夠緩,在2009年滑坡體再次出現了滑動。
“昆明平時干旱少雨,我們原先設計的坡度本該不會出現問題??蓻]有想到2009年昆明雨水特別豐沛,特別是一場突發的暴雨,讓我們治理后的滑坡體再次出現了險情。”談起當地的情景,云南鋼力建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呂世文心有余悸地說。
獨辟蹊徑譜新篇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需要的是真金白銀的大量投入。30多年的開采歷史,高達1.8049平方千米的礦區面積,使大板橋石灰巖礦的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陷入了困局。
計劃經濟時期礦山開采所遺留的地質環境問題,應該由國家和地方財政出資恢復治理。然而,面對這樣的“大窟窿”,單純靠國家財政撥付的資金無疑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實質性問題。而完全靠礦山企業自身來恢復治理,顯然也走不通。因為彼時水泥行業因產能嚴重過剩,許多水泥廠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礦山企業連自身生存都成了問題,對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引入社會力量,探索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新路子。2008年,礦山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大膽引入云南鋼力建筑有限公司來參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
社會資金不是大風刮來的,而是要追求回報的。雙方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經過協商達成了共識:礦山負責提供開采損毀的土地、固體廢棄物,云南鋼力建筑有限公司依據西南有色昆明勘測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編制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方案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云南鋼力建筑有限公司通過在礦山損毀土地區域栽植大量綠化苗木外售及處理礦山固體廢棄物破碎后作為骨料外售獲利來完成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我們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礦山開采遺棄的廢料,以及云南鋼力建筑有限公司自己削坡產生的廢渣廢土由云南鋼力建筑有限公司綜合利用,礦山所有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也由他們完成。這樣以來,我們就節約了大量的治理資金,可以放開手腳全心生產?!比A新東駿水泥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云南鋼力建筑有限公司進駐后,面對一個個陡坡,先從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控制山體滑坡入手,逐個進行削坡處理,然后再植樹復綠。他們把削坡中剝離的表土集中堆存用作綠化覆土,部分土石用于生產水泥配料,不能用作配料的部分采用Keestrack履帶移動重型篩分機進行3級篩分,粒徑≥45毫米的破碎后作為骨料外售,粒徑介于45毫米~10毫米的用于鋪筑礦區道路,粒徑≤10毫米的作為綠化覆土配料,既實現了固體廢棄物全部被回收利用,又為礦區生態恢復治理提供了土壤。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云南鋼力建筑有限公司起初進行生態修復時,由于經驗不足,繳納了一筆昂貴的“學費”:邊坡削坡不夠緩,地質災害隱患沒有得到根本消除;覆蓋的土壤厚度不夠,樹種不對路,加上當地干旱缺水,許多樹苗栽上沒多久,就相繼死掉。
云南鋼力建筑有限公司及呂世文并沒有氣餒。作為當地林業大學的客座教授,呂世文一方面把自己多年來潛心研究得到的栽樹種草經驗發揮到極致,一方面又開始在創新中探索新辦法。他們先分臺階再放緩邊坡,并及時對平臺、邊坡進行綠化,保證了邊坡基本穩定。對土壤覆蓋層加厚到1米,廢棄礦區里的土不夠,就從外面購進。與林業大學合作,研究適宜栽植樹種,探索樹苗防寒新技術。
“云南地勢復雜,各地海拔、氣候環境不一,選擇樹種和栽植方法也各不相同。我們通過多次試驗,發現礦區適宜植被生長的最低土壤覆土厚度是平臺1.0米、邊坡1.5米,適宜礦生長的綠化樹種有17種(喬木9種、灌木6種、草本2種),不適宜生長的有6種(喬木4種、藤本2種),其中光葉紫花苕子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適宜礦區植物防寒的措施是煙熏法,即利用管護綠化樹種修剪的枝條燃燒釋放煙霧防寒?!苯涍^幾年來的實踐,呂世文儼然已成為一個林業專家了。
產業模式可復制
行駛在如茵的平臺小路上,兩邊的樹木已經成林,伸出的枝條不時剮蹭著車窗。
“樹下面我們還專門散植了蕎麥,專門為鳥兒提供食物?!眳问牢男χf,“現在山坡已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系統,每年都會有許多鳥兒來棲息、覓食或過冬?!?
據粗略統計,截至2018年底,云南鋼力建筑有限公司已出資7500萬元,恢復治理面積約128.17公頃,栽植綠化樹木136.97萬株,建1200立方米鋼筋混凝土集水池1個、50立方米臨時鐵皮儲水罐3個、沉砂池35個、土質截排水溝10千米、水窖15座、礦山碎石主干道路(路基寬11米)5千米、碎石次干道路(4米~6米)4.5千米、澆水軟管8000米,植被管護工人45人。經過9年的恢復治理,礦區形成了完善的道路、截排水、供水、消防、綠化及管護系統,礦區景觀優美、物種豐富,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的生態綠地景觀,達到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目的。
“當地政府對我們的治理模式給予高度肯定。按照政府要求,在兩年內我們要完成整個礦區的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因為我們全部是密植,等樹苗長大后,我們要間伐出2/3進行出售,而剩余的1/3就無償交給地方政府了。”呂世文說。
據了解,目前,這個治理模式在云南石灰石礦山恢復治理中尚屬首例。當前,政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位于各類保護區內的石灰石礦山大量被關閉,僅2008年昆明市滇池流域保護區內的采石場就關閉了326家,而關閉礦山的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臨大量的恢復治理資金難題。如果將本礦山引入社會力量進行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模式及總結出的治理經驗推廣應用于這些礦業權滅失、關閉礦山或類似的生產礦山,可為政府部門、礦山企業解決大量資金、技術難題,推進石灰石礦山行業建成“綠色礦山”的步伐。
對此模式,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現場調研后進行了充分肯定:“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出資,利用密植苗圃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再通過間伐出售成型的樹苗來獲益,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產業化模式,值得復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