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7月7日,艷陽高照,酷暑難耐,記者一行來到安徽省涇縣太園廢棄石子場治理工程區,只見滿目蒼夷的山體被綠植整體覆蓋,采場平臺上一排排青翠欲滴的松柏立于綠草叢中,近4萬平方米的治理區與周邊綠茵茵的山體渾然一體,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據涇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何俊中介紹,太園廢棄石子場位于涇縣城北,直線距離約4千米處,屬涇川鎮太美村太園村民組。該礦山為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曾一度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和城區環境帶來諸多影響。2015年3月10日,涇縣委托安徽省地勘局322地質隊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設計并獲原安徽省省國土資源廳批準,于當年通過公開招標實施治理。工程主要內容為危巖及崩塌防治、土地恢復及礦山復綠,共投資230萬元,實施削坡土石方2000立方米、危巖清除1000平方米,以及平臺、廢渣堆、露采坑回填平整15000平方米,坑底排水溝490米,露采邊坡復綠8800平方米 ;坑底、廢渣堆復綠21852平方米等,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恢復了礦山地質地貌、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目前,已完成礦山治理工程并通過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組織的初步驗收,正準備申請省自然資源廳驗收。
治理后的太園廢棄石子場
近年來,涇縣縣委縣政府先后出臺《涇縣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實施方案》《涇縣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攻堅年工作方案》《涇縣人民政府實施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考核問責辦法》《涇縣“三線四邊”關閉礦山生態環境治理2018-2020年專項行動計劃》等文件,切實落實治理責任,加強通報調度,堅持多措并舉,通過采取鄉鎮政府代履行治理等辦法,強力推進全縣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到2018年底,該縣共投入治理修復資金近1500萬元,治理修復礦山生態環境20處。
為切實加強對全縣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領導,涇縣縣政府成立由分管領導為組長,縣政府辦、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生態環境分局、縣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各鄉鎮政府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涇縣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領導組,領導組辦公室設在涇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領導組定期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該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作為牽頭部門,及時成立由該局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工作組,經常深入礦山進行督查調研,經常會同相關單位和鄉鎮政府就治理進程中存在困難問題進行會商協調。各鄉鎮政府作為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責任主體,相應成立了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鄉鎮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責任人具體抓的工作機制。
涇縣緊扣全縣礦山修復目標任務,充分發揮縣礦山治理辦牽頭作用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分局、應急管理局等相關部門職能作用,堅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難、分類實施、注重實效”原則,堅持依法依規,有效運用相關政策規定,積極借鑒外地成功做法,強力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對生產整合和關閉礦山,按照“誰破壞、誰治理”原則,督促礦山企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修復治理,驗收合格后按規定退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未治理或驗收不合格的不予退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并追繳相關治理費用。對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在積極向上爭取礦山地質環境生態治理項目資金的同時,不足部分由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交由礦山所在鄉鎮政府負責治理。特別是針對礦山企業作為治理主體在屢次催促仍未啟動治理工程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由礦山所在鄉鎮政府代履行治理,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同步啟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使用及治理費用不足部分追繳工作。
為鞏固礦山砂石整治成果,維護礦山砂石開采秩序,切實從制度建設入手,著力健全部門執法監管長效機制,推動執法監管常態化、長效化。涇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克服“人少事多”困難,有效整合執法力量,通過采取聯合執法巡查、突擊執法巡查、日常執法巡查等多種方式,堅持不懈加強對重點區域、重要時段(重點區域主為指云嶺鎮、桃花潭鎮等礦山較多的鄉鎮,重要時段主要為節假日、晴好天氣夜間)的執法巡查,做到每周晝夜分別不少于一次巡查。同時,該局堅持部門聯動,著力增強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分局、水利局、交運局、公安局等相關部門和鄉鎮政府聯合執法效應,持續不斷開展聯合巡查,確保及時發現、制止違法違規采礦行為。
何俊中介紹,為扎實推進全縣礦山治理工作,著力鞏固全縣礦山治理成果,涇縣全面實施新一輪礦山治理工作,2019年將完成南容水嶺硫鐵礦治理項目,2020年完成涇縣晏公采石場(老)治理項目。同時,統籌制定關閉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計劃,根據礦山地質環境詳細調查成果和《涇縣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6-2025年)》,統籌考慮“新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以“三線四邊”直觀可視范圍內的關閉礦山為主,在全縣有計劃、按步驟逐年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