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砂石骨料是建筑、道路、橋梁、水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用量最大、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材料,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是繼水之后消耗最多的第二大自然資源。人類建設和改造世界,每年要消耗數百億噸砂石骨料。近年來,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方針的指引下,砂石骨料行業大力推進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各地陸續關閉傳統、小型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對石礦資源進行整合,重新規劃,科學布局,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砂石企業的規?;?、大型化、集團化、綠色化、生態化已成趨勢;資源開發水平、產業模式和經營方式持續創新,企業的生產經營范圍和產品結構增加,行業產業鏈不斷延伸,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
一、國家發布與砂石骨料行業相關的政策或文件
近年來,國家各級政府對砂石骨料行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2015年9月,工信部發布《綠色建材生產與應用行動方案》,要求加快機制砂石工業化、標準化、綠色化進程。
2016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 調結構 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發展砂石骨料產業。
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推行河長制的意見》,要求各級河長負責組織領導對非法采砂問題依法進行清理整治。
2017年5月,原國土資源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要求構建部門協同、四級聯創的工作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快綠色礦山建設進程,力爭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
2018年6月,自然資源部發布由中國砂石協會組織專家編制的《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砂石上升到九大礦業之一。該規范要求,以促進資源合理利用、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和礦地和諧為主要目標,最終實現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協調統一,為發展綠色石礦、建設綠色礦山提供技術和管理支撐。
2018年8月,工信部委托中國砂石協會編制《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的若干意見》,工信部于2018年10月發布征求意見稿,這是砂石骨料行業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指導意見。該文件將引導機制砂石行業加強質量管理、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綠色發展,促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
2018年9月,國家發改委向有關協會、8個省份發特急文件《關于開展砂石、水泥、混凝土等建材價格形勢調研的通知》,砂石高價、短缺現象引起國家發改委高度重視。
2018年1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戰略新興產業分類——2018》,機制砂、砂石、尾礦再利用等被列入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的重點產品服務。
2018年12月,中國建材聯合會和中國砂石協會聯合發布《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砂石骨料綠色生產和運輸評價標準》、《機制砂石企業檢驗室技術條件》團體標準,推動砂石骨料高質量發展,促進不符合綠色生產和運輸評價標準的企業退出。
2019年2月,水利部發布《關于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以河長制、湖長制為平臺,落實采砂管理責任,積極探索推行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制度,強化采、運、銷全過程監管,積極探索推行統一開采經營等方式。
2019年2月,水利部、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長江河道采砂管理實行砂石采運管理單制度的通知》,要求長江干流宜賓以下河道內的采、運砂船舶及從其他支流(湖泊)進入長江干流的運砂船舶實行砂石采運管理單制度。該文件要求,砂石堆放場所、經營場所的管理人或經營人,在接收運砂船舶砂石時,對不能提供合法砂石采運管理單的,應拒絕接收。
2019年2月,國家審計署到中國砂石協會調研砂石行業形勢,擬以建筑砂石市場供應問題突出影響“穩投資”政策落地,向國務院匯報。
2019年4月,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開展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通知》,要求對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廢棄露天礦山(含采礦點)生態環境破壞問題進行綜合整治,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兩岸各10公里范圍內廢棄露天礦山治理任務。
2019年4月,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關于做好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非煤礦山工作的通知》,要求關停相鄰開采范圍之間最小距離達不到300米的小型露天采石場。
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陸續公示全國部分省份砂石價格信息,表明國家發改委正全面統計砂石價格信息。
2019年6月,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做好2019年度綠色礦山遴選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要求和自然資源部2018年公告發布的《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等9項行業標準開展遴選。
二、中國砂石協會引領行業提出發展方向
近年來,為引領行業發展,根據我國砂石骨料行業的發展現狀,中國砂石協會先后提出了行業的發展方向——
2011年提出:善用資源、注重環保、安全生產、和諧發展;
2012年提出: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2013年提出:正確認識砂石和砂石工業,促進砂石骨料行業轉型升級;
2014年提出:開創砂石骨料工業新局面,建立砂石骨料企業新模式;
2015年提出:加快砂石骨料產業工業化進程,砂石骨料產業進入大礦時代;
2016年提出:砂石骨料行業創新發展,構建砂石骨料工業新體系;
2017年提出:構建綠色砂石骨料工業體系,提出建立砂石骨料科學體系,創立體現科學發展和綠色發展的砂石骨料4.0模式;
2018年提出:砂石骨料4.0+,即廢棄石礦生態修復+的模式。
三、中國砂石協會引領行業發展提出五種產業模式
(1)砂石骨料1.0——建設綠色環保砂石骨料工廠
傳統砂石骨料生產企業多數是單機或單條生產線的生產模式,是粗放的生產方式,技術裝備、環保水平等都相對落后,產品質量較差。綠色環保砂石骨料工廠是按現代化綠色發展模式建立砂石骨料生產線,實行工廠化管理,由爆破工廠、粗碎工廠、中碎工廠、細碎工廠、粉塵收集工廠、廢水收集處理循環使用工廠、環境綠化工廠、石料存儲、輸送工廠、儲運工廠,按生產和環境監測等模塊組成。其特點是,各工廠實行數字化單元式的模塊管理。
(2)砂石骨料2.0——延伸砂石骨料產業鏈
以生產砂石骨料為核心,在綠色環保砂石骨料工廠的基礎上,利用自身的砂石骨料產品,向下游延伸產業鏈,發展混凝土、砂漿、建筑固廢資源化利用等產業,提升了砂石產業加工水平和產品質量,更好地保證土木工程質量,同時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效益。該模式需結合自身企業特點和市場需求來延伸產業鏈,做到產業的相互融合與支撐。
(3)砂石骨料3.0——建設綠色建材產業園
綠色建材產業園可以看作是以砂石生產為基礎的“砂石骨料生產+”模式,在砂石骨料2.0的后端,增加混凝土制品、建筑構件、裝配式建筑、保溫材料、海綿城市用固廢再生透水磚等的綠色制造,形成有關混凝土及建材系列產品制造和智能控制的綠色建材產業園。產業園內的產業需要因地制宜來增加,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做到上下游產業的有機結合和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4)砂石骨料4.0——建設以石礦開采為源頭的生態工業園區
砂石骨料4.0是砂石骨料產業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的產物,其本質是以石礦開采為源頭,建設石礦開采+砂石骨料+粉磨站+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制品、構件制造+PC建筑+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及產品、海綿城市透水產品+礦山生態修復等為一體的智能化控制的生態產業園區,并在園區附加土壤改良、生態農業、生態林業、茶業、酒業、歷史、文化(石礦博物館、綠色發展理念等)、教育、休閑度假及相關公共事業等社會功能的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該模式的設計思想是:以生態優先,全產業鏈一體化生態發展,所涉及和進入的企業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相互發展,避免了傳統工業園模式帶來的各企業間的競爭,能夠最大限度地集成相關產業,獲得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經濟效益、生態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等,實現砂石及相關產業的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合作發展、融合發展、共享發展、和諧發展。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模式是一種發展蛻變的模式,符合我國今后幾十年發展方向和趨勢。
(5)砂石骨料4.0+
在以石礦開采為源頭到PC建筑等混凝土部品部件制造為一體的工業園區,并在工業園區附加教育、休閑度假、文化藝術體驗、生態農業、生態林業以及相關公共事業等社會功能的砂石骨料4.0模式基礎上,附加建筑固廢綜合利用、廢棄礦山綜合治理、智慧礦山、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勢能發電、綠色砂石供應鏈、特色旅游、休閑度假、醫養結合等,實現建筑固廢、尾礦、廢石資源化的最大利用,實現固廢填埋場、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的最佳修復,做到物盡其用、永續發展,切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目前,部分砂石企業正在深入踐行“砂石骨料4.0+”,并取得良好成效。
四、各地方政府促進砂石骨料產業發展的模式
(一)北京市
北京市目前年需求砂石骨料量約2億噸,為疏解北京市非核心功能,石礦企業僅存2家~3家。京冀兩地相關部門多次就合作建設綠色砂石骨料供應基地事宜進行研討會商,并初步達成共識,明確河北省將于“十三五”期間陸續在環京地區,主要在承德、保定、唐山境內擇地建設10個左右年產500萬~1000萬噸級別的綠色砂石骨料供應基地。
北京市住建委除了提出利用環京地區尾礦廢石制備砂石骨料滿足北京地區需求外,還提出未來北京砂石骨料運輸將逐步淘汰柴油車,推廣火車“換乘”新能源車的新方式運輸。
(二)重慶市
2018年10月30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建筑石料用灰巖資源開發布局方案》,在渝西、渝東北、渝東南片區,布局14個資源保障基地、2個后備資源保障基地和1個應急資源保障基地,預測資源量275億噸,新建、改擴建、資源整合和保留礦山160個,設計生產規模11000萬噸/年,服務年限30年以上,保障主城和中心城市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碎石資源供應。到2020年,重慶市碎石礦山控制在470個以內、總設計生產規??刂圃?1000萬噸/年以內,全市碎石資源供需基本平衡。
(三)福建省
2018年10月,福建省明令下達5000萬立方機制砂生產任務,全省要在2020年底前達到年產5000萬立方米機制砂的生產能力才能滿足建設工程用砂需求。據此,各設區、市配套礦山任務分解如下:福州市750萬立方米/年、寧德市1600萬立方米/年、莆田市200萬立方米/年、泉州市850萬立方米/年、漳州市1100萬立方米/年、龍巖市150萬立方米/年、三明市200萬立方米/年、南平市150萬立方米/年。
(四)江蘇省
2019年5月24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水利廳聯合印發《江蘇省沿江砂石碼頭布局方案》明確,南京港、鎮江港、揚州港、常州港、無錫(江陰)港、蘇州港、泰州港、南通港等承接水上過駁作業區取締轉移的砂石碼頭。沿江共規劃布局20處砂石碼頭,可形成通過能力3億噸,滿足承接水上過駁區取締轉移需求。其中,砂石集散中心8處,形成通過能力2億噸;裝卸點12處,形成通過能力1億噸。
(五)湖北省
為緩解重點工程砂石料供應不足的問題,湖北加快砂石集并中心建設。2017年,湖北省政府批復長江干線砂石集并中心83個,截至2019年4月底,已在長江與漢江沿線建成42個砂石集并中心,年吞吐能力約1.3億噸。
2019年,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發布《湖北省礦產資源生態開發負面清單》,明確要求,按照《湖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規定,禁止將優質石灰巖、白云巖等作為普通碎石建筑材料開采。
(六)浙江省
2019年3月20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發布《關于嚴格管控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礦業權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稱,將打造年產建筑用石料4億噸的能力。其中,將建設6個省級砂石粘土礦產開發基地,新設10個左右儲量規模達1億噸以上、年開采規模達千萬噸的砂石粘土礦采礦權,達到年開采3億噸的開發能力。規劃開采區內新設經營性采礦權最低開采規模不低于100萬噸/年,最小儲量規模不小于1000萬噸。
2019年5月21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發布《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關于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嚴格管控新設礦業權的通知》,提出原則上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嚴格禁止自然資源等有關部門新設經營性露天礦山礦業權,未經批準不得變更礦區范圍、開采礦種和開采方式。
(七)河南省
201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要求嚴格執行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要求。礦山開采規模必須與礦山所占有的礦產資源儲量規模相適應。2018年,原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河南省環保廳、河南省安全監管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露天礦山開發與綜合整治工作的通知》,對河南省露天礦山開采與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部署,要求新設建筑石料類礦山儲量規模必須達到1000萬噸以上,企業年開采規模必須達到100萬噸以上。而大中城市周邊規劃開采區儲量規模則需達到1億噸以上,年開采規模需達到1000萬噸以上,礦山安全距離不得小于300米?!锻ㄖ窂娬{,要堅持先勘查后開發原則,建筑石料類礦山出讓前,應先由財政出資查明資源狀況,整體出讓礦產資源,防止一礦多開、大礦小開現象,同時要在出讓時以合同方式約定綠色礦山建設要求和違約責任。對于已設中小型建筑石料類露天礦山,將不再允許新增開采儲量和擴大開采范圍,原有可采儲量開采完畢后將不再延續。小型或安全距離不足300米的建筑石料類礦山,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部關閉退出。
(八)甘肅省
2018年,甘肅省發布《關于以出讓國有資源資產和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補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本金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鼓勵市(州、縣、區)將基礎設施項目周邊的砂石料資源、旅游資源,打捆以公開方式出讓給社會投資人,置換資金按照有關規定用于該項目政府方資本金。
2019年6月,甘肅省自然資源廳發布《甘肅省自然資源廳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全面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的通知》,要求自本通知下發之日起,除大型非金屬礦及已批復同意變更開采方式的采礦權外,全面停止省級審批新建露天礦山采礦權。甘肅省自然資源廳還積極鼓勵砂石料礦山企業以地下方式實施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