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7月31日~8月1日,礦山生態修復新機制新技術交流推廣會在江蘇鎮江召開。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會長汪民在會議上強調,要從講政治和落實國家戰略決策的高度出發,提高思想認識,著力構建新機制,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方法,積極投身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礦山生態修復。
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大決策,今年4月25日,自然資源部印發了《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方案》。5月15日,自然資源部又在湖南省岳陽市召開了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部署會。
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緊緊圍繞自然資源部關于開展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地區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的工作部署,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平臺優勢,切實履行協會關于組織交流并推廣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先進經驗的職責,按照“誰修復誰受益”的原則,著力構建新機制,大力推廣新技術,為保質保量完成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和服務,專門組織召開了這次會議。
會議現場
會議共分主題報告、專題報告、經驗交流、成果展示等四大板塊,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國家發改委中國投資協會投融資協作中心秘書長?;蹮?,以及安徽淮北市人民政府、浙江湖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中國地質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作了主題報告和專題報告,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內蒙古蒙草集團公司、云南鋼力建筑公司、山東泗水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山水地質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青島北苑公司等16個單位分別進行了經驗交流。
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自然資源部黨組高度重視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相繼出臺了相關文件,并專門召開了部署工作會。當前,我國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仍然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科技投入不足,上熱下涼、外熱內涼,企業內生動力不足等狀況。自然資源部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文件,通過構建新機制,來激勵社會資本投入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汪民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部署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我國生態修復保護工作正發生著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恢復生態的緊迫性和艱巨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加強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既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又是礦產開發關小上大、棄舊揚新的必然之路,必將有力推動我國礦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同時,環境保護也是生產力,礦山生態修復蘊含著巨大的商機,綠色礦山建設正在催生諸多新的業態。我們一定要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精神上來,統一到自然資源部黨組要求上來,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通過著力構建新機制,大力推廣新技術,推動形成礦山生態修復新局面。
汪民強調,要著力構建新機制,形成對社會資本進入礦山生態修復的政策鼓勵和有效激勵。我國礦山生態修復歷史欠賬較多,治理資金嚴重缺乏。由于種種歷史原因,許多礦山生態環境的破壞存在無人“買單”的現象。如果單純依賴國家投入,一是治理資金有限,難以滿足需要;二是治理后涉及大量運行維護費用,弄不好又會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要破解這個矛盾和難題,必須堅持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新機制,即“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和市場化運作”。其基本內涵,就是先由政府部門對礦山地質環境情況組織開展摸底調查,編制規劃、制定政策、明確要求,推動社會資本與技術相對接,公平公正引入社會力量,并加強指導和監管。核心是要按照中央精神,堅持“誰修復、誰受益”原則,通過賦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等產權安排,激勵社會投資主體從事生態保護修復。在這方面,各地都有許多很好的經驗,除了通過土地復墾、增減掛鉤和指標流轉來增加資金投入外,在修復收益政策激勵等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汪民表示,要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方法,把“生態化”理念融入礦山生態修復的全過程;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必須加強理論和技術方法創新,大力推進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找準生態系統內在運行機制,抓住根本和源頭,統籌考慮、系統修復;要依靠相關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找準問題,研發并采用適宜當地生態修復需要的先進技術,事半功倍地開展工作;要堅持以自然修復為主的原則,因地制宜,順勢而為;要堅決防止應景式治理,造景式恢復。
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關鳳峻、副會長侯金武出席會議,并講話。自然資源部有關司局、長江經濟帶11?。ㄊ校⒕┙蚣街苓吋胺谖计皆貐^5?。ㄊ校┳匀毁Y源主管部門負責同志,以及從事礦山生態修復的投融資機構、科研單位、高新技術企業、工程設計施工等單位70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同期還舉行了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成果展。
會議由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江蘇省自然資源廳、中國地質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江蘇省地質礦產勘查局、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以及鎮江市自然資源局、江蘇省地質礦產勘查局第三地質大隊、中關村綠色礦山產業聯盟等單位聯合承辦或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