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這是花的海洋,這是綠的世界。
站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北邊的上石將軍山頂,一望無際的樹林猶如一張綠地毯鋪滿了整個山坡,五顏六色的鮮花與少許色彩斑斕的樹葉,點綴在其中,為偌大的綠色地毯平添了幾分詩意。微風襲來,松濤陣陣,香氣四溢。若不是與尚未治理的廢棄礦坑相連,很難想象這美好的一切,竟然是在大板橋石灰巖礦已經廢棄的礦坑上建設起來的。
這是云南大板橋石灰石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后帶來的變化。
“昔日礦山廢棄地,今日經濟增長點?!碑斅牭竭@128.17公頃的礦山廢棄地完全由民營企業自己投資恢復治理,且正通過有計劃的“間伐”移植部分樹種已實現了良性循環后,有關領導表示,大板橋石灰巖礦的做法,實現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地質災害隱患消除、土地復墾利用與新的產業經濟形成的互促共進,完全符合政府主導、政策支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環境治理新模式,值得在全國推廣。
今年7月,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到大板橋石灰石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調研后,對該項目的生態修復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百花齊放春滿園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為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許多地方及企業積極投身于礦山生態修復并大膽探索礦山生態修復的新路徑、新機制、新技術。
近幾年來,隨著礦山環境治理和礦區生態修復新機制的逐漸構建和新技術的日益成熟,我國的礦區生態修復工作也開始向產業化方向邁進,并涌現出了一大批社會資本參與礦區生態修復的成功案例,有力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
在“兩山”論的發源地——浙江省安吉余村是通過礦山生態修復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該村原來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山區小村,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他們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開始發展采礦業和水泥業。但是,在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當地的環境污染也日益嚴重。痛定思痛,余村關閉了采礦場和水泥廠,決定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等綠色經濟的方式來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目標。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考察余村時,根據這一經驗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目前,余村經驗已成為了通過礦區生態修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國樣板。
在5A級景區——威海華夏城舊址,僅龍山破壞最嚴重的6個礦坑就占地936畝,整個范圍內44個礦坑累計占地達3767畝。在這片滿目瘡痍的廢墟上,華夏人投資44.3億元,歷經12年,共運土方5692.67萬立方,修復礦坑44個,建造大小水庫35個,取平一座綿延800多米約1530萬立方的山嶺,共栽樹1127萬棵,建起了“中國生態環保第一城”。2007年,華夏城正式開放,經過多年的經營,游客量累計達近千萬人次,其中2016年游客量達183萬人次,已成為流金淌銀的綠水青山。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威海華夏城考察時,面對廢礦坑的舊貌換新顏,對華夏集團通過生態修復促進文化旅游發展、帶動周邊村民就業致富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山東省泗水縣原有采選礦企業200多家,多年的無序開采致使資源浪費嚴重,耕地遭受破壞,既污染了環境、破壞了生態,又造成人地矛盾突出、農民利益受損,給社會帶來諸多不安定因素。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泗水縣人民政府通過賦予一定期限土地使用權,引入泗水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以土地復墾為龍頭,以生態重塑為主線,通過發展第二產業變廢為寶,讓荒蕪礦坑變成肥沃土地,然后再通過發展農業拉動生態旅游觀光、采摘等第三產業。通過對廢棄礦區生態修復的市場化、規模化、產業化,實現了自我造血、滾動發展。
目前,公司已累計投入7000多萬元,使原來1300多畝的廢棄礦山變成了滿眼碧綠、鳥語花香、瓜果飄香的農業生態園,形成了無需政府投資的“土地修復、固廢利用、以工補農、生態農業”的循環經濟模式,不僅讓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坑變成了綠水青山,還讓其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帶動了周邊3個村莊、200多名貧困村民成功脫貧。許多地方都在通過引進社會資本,把歷史積累的廢棄礦山打造成旅游景區和游樂園,既解決了礦山修復資金問題,又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浙江省德清縣東衡村,由于過去粗放式的開采,留下了3000余畝平均深度36米的礦坑,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為了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當地政府開展了多項措施:先是出售礦坑,對建筑垃圾進行填埋;而后通過土地整理,利用靠近城鎮、交通方便的1000余畝土地建成鋼琴小鎮;最后將剩余的2000余畝土地建成了成片良田。此舉既恢復了礦山環境,又給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最值得一提的則是上海市松江縣建設的天坑酒店。這個過去幾十年采礦留下的百米深廢棄礦坑,利用社會資本開發建成一個獨特的現代化五星級酒店,參觀、住宿、就餐者絡繹不絕,成為當地一個新“景點”,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促進了資源再利用。
把握幾點原則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礦區生態修復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必須要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理論研究和創新,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兩山論”的內涵、實質。在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實現礦山的生態化開發、生態化治理,實現生態保護與礦業開發的辯證統一。同時,還要加強對礦山生態修復自然規律的研究,探索以自然修復為主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新模式,嚴防應景式治理、造景式修復,盡量減少生態修復后期的維護成本。
我國礦山生態修復歷史欠賬較多,治理資金嚴重缺乏。由于種種歷史原因,許多礦山生態環境的破壞存在無人“買單”現象。如果單純依賴國家投入,一是治理資金有限,難以滿足需要;二是治理后涉及大量運行維護費用,弄不好又會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要破解這個矛盾和難題,必須堅持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新機制,即“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和市場化運作”。其基本內涵就是——先由政府部門對礦山地質環境情況組織開展摸底調查,編制規劃、制定政策、明確要求,推動社會資本與技術相對接,公平公正引入社會力量,并加強指導和監管。核心是要按照中央精神,堅持“誰修復、誰受益”的原則,通過賦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等產權安排,激勵社會投資主體從事生態保護修復。
開展礦山生態修復,還必須加強技術創新,大力推進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首先要把“生態化”理念融入到礦山生態修復的全過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的重要闡述,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找準生態系統內在運行機制,抓住根本和源頭,統籌考慮、系統修復。還要依靠相關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找準問題,研發并采用適宜當地生態修復需要的先進技術,事半功倍地開展工作。
同時,要堅持以自然修復為主的原則,因地制宜,順勢而為。整合多方力量和多種資金,打破撒胡椒面式的項目概念,聚焦生態系統,修復生態功能,總體設計,整體推進,避免工程項目碎片化。
環境保護也是生產力
可喜的是,近幾年來,我國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方面有了明顯進展,并在多個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江蘇綠巖生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工程學、植物學、土壤學等學科交叉研究,研發出的“種子加泥漿”噴涂技術,將“類壤土基質劑”與土壤混合,分層噴植在巖面,形成理想的土壤結構;科學的植物種類和喬灌木比例,對巖土體產生有效的木本植物根系“綠色錨桿”作用,取得無需后期養護、快速生態修復的良好效果。
江蘇綠之源生態建設有限公司堅持以植生基材噴射技術為核心,將礦山尾料、農林、畜禽養殖、河湖淤泥、市政污泥等廢棄物通過資源化處理轉化為土壤改良劑、有機肥、土壤基材等產品,徹底改變傳統“挖肉補瘡”的資材獲取方式。創新開發出綠化棚架、生態棒、生態植被墊等多項專利產品,在業界形成特有的“景觀建設與生態恢復相結合的生態修復技術體系”。
東南木纖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木纖維噴漿技術,具有覆蓋面均勻、附著力強、儲水保溫好、土壤改良快、施工效率高的特點,在土壤改良、邊坡復綠、礦山地質環境修復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這些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為礦山生態修復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全面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既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更是礦產開發關小上大、棄舊揚新的必然之路,必將有力推動我國礦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同時,環境保護也是生產力,礦山生態修復蘊含著巨大的商機,綠色礦山建設正在催生諸多新的業態。因此,必須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精神上來,統一到自然資源部黨組要求上來,緊緊抓住這種難得的發展機遇,通過大力構建新機制,推廣新技術,推動形成礦山生態修復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抓緊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今年4月25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方案》。5月15日,自然資源部又在湖南省岳陽市召開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部署會,這標志著由各級自然資源部門主導的新一輪礦山生態修復戰役正式拉開帷幕。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绷暯娇倳浀囊笄袊谕醒元q在耳,為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了方向和動力。我們堅信,在自然資源部黨組的統一部署下,此次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一定會交出一份圓滿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