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一望無際的草原,潔白如雪的氈房,悠閑吃草的羊群……沒想到這片位于呼和浩特東北處,前些年還是滿目瘡痍、砂石遍地的2萬多畝荒灘,竟然在不經意間變成了一個“風吹綠色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兒唱”的美麗大草原,并在2017年被選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的主會址。
這是中國礦業報記者近日參加由中國礦業聯合會綠色礦業發展聯盟主辦的“礦山生態研討會——綠色礦業發展萬里行(蒙草站)”活動時看到的喜人一幕。
而這片名叫呼和塔拉的萬畝大草原是內蒙古蒙草生態集團自2012年開始,歷經3年時間,尊重自然規律、模擬天然草原,結合天然草地改良與人工草地建植技術,進行人工干預下自然修復的結果。
“生態修復是綠色礦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我們之所以把這次礦山生態研討會——綠色礦業發展萬里行放在蒙草生態集團公司舉行,主要是該公司在生態修復特別是在礦區生態修復方面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技術和經驗?!?中國礦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彭齊鳴表示。
廢棄礦山重披“綠衣裳”
綠草如茵,鮮花鋪地。在呼和浩特大青山前坡生態修復區,中國礦業報記者看到,原來廢石遍地、寸草不生的廢棄采石場,通過生態修復已經恢復原來的“綠”模樣。這只是近年來蒙草生態集團礦山生態修復的一個縮影。
“礦產資源是工業的糧食和血液。多年以來,礦業開發支撐和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了工業革命、人類文明、城鎮化和科技進步,但同時也造成了生態環境問題?!迸睚R鳴話鋒一轉,深感憂慮地說,“過去礦業行業先開發、后治理的模式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地形地貌受到損害,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社會形象深受影響,有的地方還因此而引發了許多社會矛盾?!?
大青山自然也難逃厄運。坐落在內蒙古中部陰山山脈中段的大青山,是呼和浩特市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礦山、采石場的無序過度開采,造成山體破損,水土流失嚴重,許多地方甚至只有裸露的巖石和陡峭的邊坡,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逐年減少。
“呼和浩特大青山前坡生態修復的區域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主體綠化面積近10萬畝。我們根據不同坡度和土壤基質條件,采取了相應措施。對沖積扇區及山體25°下區域,結合種植樹木及地被植物,打造生態景觀;對坡度25°至40°區間坡體,選取根系發達、抗旱性強、耐瘠薄的鄉土植物種質混合保水材料等進行噴播,同時配合植生毯等生態產品進行固坡護坡;而對40°到75°的坡體,則先通過掛網錨固,進行機械及人工噴播,再輔以蒙草生態袋產品,牢固土壤后對邊坡環境進行修復?!?蒙草生態集團董事長王召明介紹。呼和浩特大青山前坡生態建設工程完成生態修復面積約9.8萬畝,累計栽植各類苗木近1000萬株,大青山沿線防護功能和景觀效果初步顯現。
內蒙古扎賚諾爾露天礦則是蒙草生態集團的神來之筆,也是我國高寒高緯度地區礦山修復的典型案例。
歷經百年的扎賚諾爾露天煤礦,在為人類貢獻光和熱的背后,卻因常年開采形成了一個碩大的坑垌(礦坑面積約500公頃,采坑周邊堆砌成多個排土場,總占地面積1276公頃),當地老百姓習慣叫它“人造天坑”。
對于這一“人造天坑”,滿洲里市與扎賚諾爾區兩級政府一直在開展生態治理工作,但因現場地質環境復雜,導致修復難度太過巨大。2017年,滿洲里市政府與蒙草生態集團就扎賚諾爾礦山生態修復問題達成合作協議,以蒙草式礦山生態修復實現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綠色閉礦。
“這個‘天坑’之所以修復難度巨大,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個特殊原因:一是‘火焰山’——明火燃燒區。部分原始裸露煤層已自燃百年有余,消耗了大量優質能源并產生有害氣體,導致土地無法利用,植物無法生長。二是‘流沙河’——地質蠕動區。采礦后的采空區由于力的不平衡,造成地質內部蠕動,表層附有煤矸土的地面松動位移,且掘礦排棄物在礦區周邊形成多個排土場,排土場中的白碣土、煤矸石等松散堆積,易導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三是‘水簾洞’——底部滲水區。開采破壞了地表及地下水系統,于煤層底部形成深達十幾米水面及滲水層,易造成煤礦坑沉降崩塌?!泵刹萆鷳B集團執行總裁高俊剛介紹說。
蒙草生態集團科研技術團隊對扎賚諾爾露天煤礦進行多次現場勘測,圍繞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生態恢復的關鍵問題,通過現場測繪、數值模擬與評估規劃設計等步驟對露天礦閉坑的邊坡穩定、場地平整修復和生態恢復問題開展了分析研究,有針對性地制訂出“地形整理-植物配置-測土配方施肥-滲水再利用-基礎設施修建”的蒙草式礦山生態修復聯合技術方案,綜合解決了土壤改良、植物給水、植物配植和山體滑坡等問題。
“在治理的過程中,我們因地制宜使用當地植物、種子制成的蒙草植生毯、生物笆等護坡綠化新型專用技術產品,不僅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固坡護坡,提高植物生長率的作用。更是在植物生長的同時被降解分化,為小草提供天然養料。在植被恢復后利用礦井水灌溉植被,進行礦井水處理和利用,防止水流淤積造成沉降。”王召明說。
對這個始建于晚清時期、又具有北方典型特征的百年露天煤礦,彭齊鳴表現出了極大興趣。他接過話茬建議說:“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的百年礦坑本身就很有歷史意義,其礦山生態修復經驗很有典型性,中國礦業聯合會可以在這個地方舉行一次綠色礦業發展萬里行,好好總結推廣這一經驗。”
理念創新實現“兩化”融合
“中國礦業要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要創新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融入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管理體系;要創新發展模式,摒棄‘挖完就走’的老路子,銜接接替產業,帶來可持續增長與支撐;要堅持科技創新、多學科交叉,實現礦業現代化、智能化、生態化。既要通過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以礦業的生態化,徹底摘掉‘臟亂差’帽子,又要在礦山生態修復中通過催生新的業態、形成新的產業,以生態的產業化,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并存共榮。”彭齊鳴說。
這一觀點得到了王召明的認同。王召明說:“建設綠色礦山,不是簡單地把礦山環境進行綠化、美化,而是指礦山企業從資源的開采、加工、綜合利用到運輸全過程,都要堅持貫徹科學發展觀和環保理念。建設綠色礦山,必須要用發展的眼光,不能為了一時的‘綠色’而‘綠色’,而是要通過礦業的生態化來確保綠色礦山‘永不褪色’,從而實現礦山的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社會公眾包括一些政府官員之所以對礦業行業心存疑慮甚至抱有成見,很大程度上緣于礦業行業自身的“不檢點”。
眾所周知,礦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礦產勘查階段,這一階段的影響主要是修路、機臺占地,以及槽探坑探及泥漿的排放。但相比礦業開發活動而言,礦產勘查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很小,所以前些年社會上對此反應并不是太大。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一些地方也開始關注起礦產勘查活動來,綠色勘查也由此應運而生。
第二階段也就是礦業開發活動階段,這是對生態環境影響最大,也是社會公眾尤為關心、政府官員最擔憂的階段。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剛性需求量不斷增多,我國的礦業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但由于一些地方的中小型礦山在開發過程中生態環保意識不強,“開發過度,保護不夠”,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沖擊,損害了礦業的整體形象。
“傳統礦業造成了一定的生態環境問題,‘先開發、后治理’的模式對生態環境帶來一系列破壞,造成地形地貌上的傷疤以及對‘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的破壞,還有‘臟亂差’及安全問題,使礦業社會形象深受影響,并引發了社會矛盾?!迸睚R鳴說。
而第三階段則是閉坑階段,這個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深遠。過去許多礦山閉坑后“拍拍屁股走人”,對形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不治理不修復。加之許多礦山法人數次變更,責任主體滅失,致使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愈發突出。采礦過后,留下的是礦坑遍地,廢石成堆,狼藉一片。
“礦產資源需求永恒,礦業不可替代,但傳統的礦業發展模式難以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迸睚R鳴表示,我國礦業行業過去“找”、“挖”、“走”的模式不可持續,也不適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強國的要求。新時代的中國礦業必須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礦業開發全過程,真正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之路,這也是中國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實際上,作為深耕礦山生態修復20多年的蒙草生態集團,一直在致力于“兩化”融合發展之路。2014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蒙草生態集團視察,對該公司注重應用鄉土植物進行草原生態建設的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對于推動草原生態建設與生態產業相結合的思路非常認可,鼓勵他們要因地制宜地推廣蒙草、應用蒙草。
“我們知道,我國有數萬座礦山,占地面積高達數百萬公頃。面對滿目瘡痍的采區,塵土飛揚的排土場,寸草不生的山體,我們希望用生態的力量,喚醒曾經的綠色。所以,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以生態化來改造提升礦業,是新時代礦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蓖跽倜髡f。
位于呼和浩特市東北處的呼和塔拉草原,蒙草生態集團經過2年時間的生態恢復治理,已基本恢復原有生態狀況,重現了草原生態風光。修復后的呼和塔拉已經成為離呼和浩特最近的集觀光、休閑、馬術、會議慶典于一體的自然生態草原旅游景區,成為呼和浩特市民休閑放松的心靈牧場,創造出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成為生態產業化的一個示范。
“生態修復必須產業化,積極發展礦業全流程的生態修復再造技術,真正讓生態修復成為一種新型產業,并與礦業相伴相隨,持續發展。在邊開發、邊治理,實現全程動態復綠(造綠)基礎上,還要重視閉坑后新進產業的生態修復與再造。生態修復與再造還要參與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之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生態文明建設方案?!痹鴵卧瓏临Y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10年的關鳳峻,對礦山生態修復產業化一直十分重視。他說,如果不通過構建新機制讓礦山生態修復形成產業,不能讓礦山生態修復“有投入有產出”形成良性循環、自我發展,即便是財政資金投入得再多,也將后繼乏力,弄不好還會讓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
此言非虛。當前,一些地方在礦山生態修復中,畏首畏尾,急功近利,未能通過建立有效的機制來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沒有做好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也沒有發揮好政策的引導和財政資金的“四兩撥千斤”作用,最終陷入了“修復容易維護難”的尷尬境地。
“目前,我國礦山總的復墾率不到 10%,截至2015年,共投入治理資金超過 900 億元,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面積超過 80 萬公頃?!蓖跽倜髡f,礦山修復涉及到水、土、氣、人、草、畜等多樣化的生態大數據,不是一項“只投資沒回報”的公益事業,而是可以產生價值和利益、有前景的產業,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將它做成產業更有利于長久的保護。20多年來,蒙草生態集團從黑岱溝煤礦修復開始,累計修復礦山、邊坡2680萬平方米,完成工程產值近20億元,業務范圍以內蒙古、寧夏、甘肅、山西、陜西等干旱半干旱區域為主,輻射全國。
科技創新打造“共同體”
礦山生態修復不單單是為了“植綠”“復綠”“造綠”,讓外觀變得更好看,更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綜合治理理念,以自然修復為主,并與人工修復相結合,恢復生物的多樣性,打造生命共同體。
“礦山生態修復,必須要研發針對不同地理人文環境的生態修復再造技術,既要營造出比礦業開發前更高質量的生態環境,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又要能更好地突出自然修復為主的特性,恢復生物的多樣性?!迸睚R鳴說。
然而,近幾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在礦山生態修復中,偏重了人工干預而忽視了自然修復,為了迅速達到復綠之目的,盲目引進一些抗旱、抗堿、抗寒、抗澇等外來物種,結果是礦山環境恢復好了,但因為許多外來物種與當地原生物種不匹配,又破壞了當地的整個生態系統。
“其實,一個地方長什么植物不是由人來決定的,是由這個地區的土壤、水分、氣候等自然因素決定的。”在蒙草生態集團執行總裁高俊剛看來,蒙草生態集團的獨特之處,就是從傳統的“人定勝天”的想法轉為“人定順天”的理念,而這也正是順應了自然修復的要求。
事實上,近年來,蒙草生態集團依托20余年“鄉土草種業及大數據”的精準生態修復實踐,成立了礦山與土壤專項公司以及礦山生態修復研究院,針對不同類型的礦山、礦坑、排土場、邊坡生態修復,提供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在受損場地調查、規劃設計、施工方案設計、礦區修復產品研發、礦山修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研發的礦區鄉土植物生態包、蒙草植生毯、蒙草生物網格、蒙草土壤改良劑、蒙草微生物菌劑等多項工藝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礦山邊坡治理、采礦用地修復、植被恢復等項目中,達到了理想的修復效果。
“我們的礦山修復研究院,以‘先研究、后修復’的‘小草扎根’理念為指導,在實施過程中,對‘水體、土壤、植被、動物、微生物’等基礎數據采集,實地進行產品與技術的應用性測試,并通過對項目進行持續動態監測,為工程質量及效益提供有力保障?!蓖跽倜髡f。
蒙草生態集團還建立并擁有國內數據和規模都較為領先的世界級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儲存鄉土植物種質資源5000余份,有地理標記的植物標本3.3萬余份,干旱半干旱地區土壤樣本近100萬份。同時,結合20余年礦山修復實踐和歷史數據,構建礦山生態大數據平臺,為礦山生態恢復提供精準的方案和技術指導。
據了解,蒙草生態集團依靠科技創新,目前已經構建起了特色種業體系、生態大數據云平臺和完備的技術標準與科研平臺。特別是生態大數據,可通過互聯網、物聯網,集成生態數據云平臺,整理收集指定區域水、土、氣、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態系統相關數據,并建立指標分析模型,為地方的生態做全方位的體檢,做好生態預警,核算生態價值,從而指導生態建設及產業發展。在“大數據”指導下,蒙草生態集團累計完成各類生態修復總面積近2000萬畝。
同時,他們還建設了蒙草鄉土植物種質資源綜合研究基地之一的蒙草草博園,專注于“鄉土植物種質資源”的研究馴化及實踐運用,為生態多樣性保存、生態修復、種業科技等提供科研及技術保障。
“買來的種子能種出一片草坪,卻種不出一片草原。挖掘保護好當地原生物種、藥用植物、生態環境用物種等特色種業的品種,堅持以自然修復為主,兼顧人工修復,才是礦山生態修復的方向和目標,才能真正打造出一個系統完善、功能齊全的生命共同體?!蓖跽倜髯詈笳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