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2019西安國際地熱學術研討會暨第十四期全國地熱、淺層地熱能勘查開發高級研修班近日在西安舉行。來自中國、冰島、土耳其、南非等國家及地區的30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會議由陜西省地質調查院牽頭主辦。
本次大會圍繞地熱能資源勘查、規劃、開發、有序利用等關鍵技術問題,采用學術交流、專家授課等方式進行深入研討,旨在加強國際地熱能領域交流合作,搭建地熱資源管理和研究人員相互學習交流平臺,培訓國內地熱資源領域技術人才,促進地熱資源調查評價、技術研究、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工作,推動地熱資源更廣泛的開發利用,助推能源消費結構改善、治污減霾。
地熱是蘊藏在地球內部的“綠色能源寶庫”。開發利用地熱能已成為新時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實踐,對于緩解資源壓力、優化能源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全國地熱能資源勘查結果顯示,我國地熱資源約占全球資源量的1/6。其中,淺層地熱能資源量每年相當于95億噸標準煤,中深層地熱能資源量相當于8530億噸標準煤,干熱巖資源量相當于860萬億噸標準煤。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地熱能利用占比每提高1個百分點,相當于替代標準煤37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400萬噸、二氧化硫90萬噸、氮氧化物26萬噸。
《中國礦業報》記者從研討會上了解到,當前我國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可分為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個方面。高溫地熱資源主要用于發電,中溫和低溫地熱資源則以直接利用為主,對于25攝氏度以下的淺層地熱能而言,可利用地源熱泵進行供暖和制冷。
《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我國淺層地熱能、中深層地熱能直接利用分別以年均28%、10%的速度增長,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作為本次研討會舉辦地的古都西安,正在大規模推廣分布式、“零排放”中深層地熱能無干擾技術?!笆濉币詠?,陜西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擴大地熱資源利用規模,提高了地熱資源利用水平。截止到2018年底,陜西省地熱能共有開發利用工程557處,供暖面積約3351萬平方米。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為陜西促進節能減排、打響藍天保衛戰、防治大氣污染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幕式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專家對我國地熱能開發的發展趨勢與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就新形勢下陜西如何實現全面利用地熱資源的創新發展提出了建議。陜西省有關官員對陜西省的歷史、科技、經濟,以及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和推廣情況作了介紹,從生態文明建設和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等方面對今后陜西省地熱能發展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旸作了《讓“地球充電/充熱寶”在渭河盆地城鄉供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的專題報告,展望了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方向。陜西地調院院長洪增林以《陜西省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社會化推廣途徑研究》為題,從陜西省地熱資源開發概況、陜西省地質調查院地熱能工作進展、陜西省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社會化推廣途徑研究等4個方面重點闡述了陜西加大地熱能資源開發,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歐洲地熱能委員會副主席、土耳其地熱協會主席奧漢·默托格魯和聯合國大學冰島地熱培訓專家弗麗達分別介紹了土耳其、冰島兩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享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開發、利用、推廣地熱能的經驗。10余名與會專家、企事業單位代表紛紛結合自身優勢、特點,從淺層地溫(熱)能成因機理和控制條件、地埋管地源熱泵和地下水源熱泵開發利用技術,中深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條件、水熱型和套管換熱型開發利用方式、地熱尾水回灌技術等方面系統地介紹了地熱能開發利用技術體系。
會議期間,與會院士、專家、學者還對陜西淺層地熱能“農業+”開發利用、城市中水開發利用、中深層套管換熱、地熱尾水回灌等示范工程進行了實地考察,并提出了寶貴建議。專家建議,為積極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加快推進關中霧霾治理,陜西必須要大力發展地熱等清潔能源。陜西省地熱產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必須要進一步摸清地熱資源家底,加強關鍵技術攻堅,做好技術設備標準化、規范化,實現地熱資源可持續利用。建議由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現有和新建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進行持續性監測,為政府部門制定政策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當前,我國地熱能產業正處在戰略機遇期。據相關機構初步測算,地熱產業將拉動直接投資4000億元,可提供近80萬個就業崗位,并帶動地熱全產業鏈總投資突破1萬億元。到2035年,將累計帶動地熱全產業鏈總投資達5萬億元。《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各地區要因地制宜開展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到2020年,地熱供暖(制冷)面積累計達到16億平方米。
本次會議是在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自然資源學會、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與推廣中心、陜西省地質調查院、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秦巴分會主辦。來自世界和我國各地的地熱領域優秀的專家、學者,以及國內自然資源、地勘、環保、水利等相關高校、研究機構等百余單位的從事地熱勘查開發、設計、施工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