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躁夜夜躁狼狠躁_成人国产精品_小鲍狗视频

歡迎來到內蒙古礦業協會官方網站!今天是: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現代測繪地信技術助力 我國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網發表時間:2019-07-10 瀏覽次數:4049   關閉

7月6日,在阿塞拜疆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5項世界遺產和第37項世界文化遺產。為配合良渚申遺,做好永久保護,相關部門運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構建了“物聯網+GIS”實時監測,天、地、空一體化的日常巡查機制,為遺產本體和自然環境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良渚古城遺址以規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復雜的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含祭壇)等遺址,以及具有信仰與制度象征的玉禮器等出土物,揭示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在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存在過一個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出現明顯社會分化和具有統一信仰的區域性早期國家,展現出長江流域在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中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

良渚古城遺址由瑤山遺址、谷口高壩、平原低壩—山前長堤、城址四個片區組成,申報遺產區面積為1433.66公頃。區劃面積大、遺存要素多、分布范圍廣、周邊環境復雜,在申遺、保護和研究中,監測體系建設是一項新的挑戰。

“要維護這一遺產的價值及其真實性、完整性,提高遺址保護管理水平,必須通過測繪技術創新一套符合良渚遺址實際需求的監測體系。”

承擔這一任務的國信司南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武介紹,通過現代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遺產保護工作融合,才能更好地為保存、彰顯厚重歷史底蘊護航。

據介紹,良渚古城遺址實施的“物聯網+GIS”實時監測,就是對地下水和地表水位、降雨量、區域空氣溫濕度、局部土壤含水率和溫度等環境因素布設傳感器,進行遺址和自然環境重點監測,與GIS技術相結合進行大數據分析。如分析地表徑流水位與周邊地下水水位的空間影響關系,降雨強度對土體不同深度溫濕度的影響等,為超大范圍遺址管理、潮濕環境下的土遺址保護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范例。而天、地、空一體化的日常巡查機制,則基于移動技術、GIS技術、遙感監測技術,研制“監測云”,以遺產地大比例地理數據為底圖,疊加所有的遺產要素及巡查任務,形成了精確的網格化監測。這使得全方位監測成為良渚古城遺址保護管理的有力抓手,遺產本體和環境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